谷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述中医对肺炎的辨证论治 [复制链接]

1#

肺炎是终末气道、肺泡和肺实质的炎症,属于中医风温肺热病的范畴。风温之邪首犯肺卫、逆传心包导致以发热、胸痛、咳嗽、气急、痰*为特点的疾患。一、诊断要点

1.细菌性肺炎

发热急剧,有寒战、高热、咳嗽、胸痛,根据感染不同,痰浊可呈脓性、血性、铁锈性。化验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增高,X线胸片可见肺部炎性阴影或絮状阴影,痰涂片、痰培养可确定病原体。老幼肺炎病人多缺乏典型肺炎症状,临床仅有低热、恶寒、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或不明原因的休克,应及时检查胸片等以尽早确诊施治。

2.病*性肺炎

临床表现开始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累及肺部多为阵发性干咳,胸痛,气喘,持续高热,体征多不明显。幼儿、老人易发重症肺炎甚至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常有流行病史,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痰涂片白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痰培养无菌生长;X线胸片为肺网状阴影,肺纹理增粗、模糊。

3.支原体肺炎

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轻度发热、乏力和不适等,逐渐出现头痛、畏寒,多为中度发热,咳嗽为阵发性干咳或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痰中偶有血丝,咳嗽剧烈时可引起胸部不舒或胸部隐痛,咳嗽常影响睡眠,需用镇咳药来控制。

二、病证鉴别

1.肺结核

症状、体征都类似肺炎,但肺结核病人一般健康差、乏力、病程长,一般抗生素无效,痰内可找到结核杆菌,抗结核药有效,X线胸片造影有助于鉴别。

2.急性肺脓肿

早期表现与肺炎相似,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以大量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征可资鉴别,X线胸片显示脓腔和液平也较易鉴别。

3.肺癌

少数周围性肺癌酷似肺炎,但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不高,痰中找到癌细胞可确诊。如经抗生素治疗而痰证不见消退,尤其年龄大的病人有必要做CT以明确诊断。

4.肺栓塞

有呼吸困难、气短、胸痛、咯血等症,多有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X线片显示肺纹理减少,肺门动脉扩张及心影扩大等,肺动脉造影是其诊断金标准。

三、病理机制

中医认为肺炎的发生多为肺卫气虚、痰热壅肺。当人体正气亏虚,卫外功能减退,起居不当、贪凉受冷或气候突变、冷热失常,或过度疲劳时,易受外邪入侵。风温、风热之邪侵及于肺,或外感风寒入里化热,热壅于肺以致发为本病。《温热经纬》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概括了本病的特点和传变规律。本病初起多有发热、恶寒、咳嗽、气喘、痰稠色*、胸胁胀痛等肺卫热证,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精神错乱、神昏谵语。

四、辨证要点

本病初期需与风热感冒及风热犯肺型急性气管炎鉴别。风热感冒,不发热或发热不高,多以咽痛为主症,咳嗽多不重;急性气管炎虽咳嗽频繁、痰*,但发热也不高。本病发热高,咳嗽重,痰多色*或兼气促胸痛、头痛、咽干、口干,苔*,脉数。本病以热盛咳重或气促胸痛为特点。

五、辨证施治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特征来看,本病多是痰热壅肺的疾患,故在治疗中以“清肺泻火汤”(验方)为基础方,根据临证时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加减治疗。

组成:生石膏、知母、*芩、鱼腥草、浙贝、瓜蒌、桔梗、杏仁、郁金、侧柏叶、甘草、金银花。

治则:清肺泻火、化痰止咳。

主治:风温肺热而致发热,胸痛,咳嗽气急,痰*,咽干,口干,苔*,脉数。

方解:风温肺热,热盛则伤津致口干,咽痛,苔*,脉数。方中以*芩、鱼腥草清泻肺热;生石膏、知母泻火,退急剧的高热;金银花止咽痛;浙贝、瓜蒌清化热痰;郁金、侧柏叶活血凉血止胸痛;桔梗、杏仁宣肺止咳;甘草止咳并调和诸药。

本方为治疗肺炎的基础方。加减:本病初期发热,周身不适,兼头痛,咳嗽不喘,胸中隐痛,痰白或*,无血丝,上方加柴胡、前胡、连翘、荆芥、天冬;若身热午后为甚,口渴多饮,咳嗽痰*,腹泻便秘,可于方中加枳实、厚朴、大*;若高热缓解,胸痛消失,一般会出现口干舌燥,渴欲饮水,不思饮食,倦怠无力等。若有气阴两虚的表现,应及时予益气养阴药恢复体质,以上方加太子参、沙参、百部等。

如果热势不明显,痰多、胸闷兼纳呆,属于痰湿蕴肺证。治法:健脾燥湿,理气止咳。方用“燥湿化痰汤”加减。组成:陈皮、半夏、茯苓、苏子、紫菀、白前、白术、枳实、炙甘草、*参、厚朴。

六、预防调理

1.为了预防这种病的发作,尤其对体虚又易上火的病人,平时即采取补益胃气、清肺抑火的方法,提高抵御外邪的能力,避免受热而导致本病的发作。

2.平素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忌食辛辣烧烤类食物,发病期间更应如此,以利于生津养液,避免内热的发生而导致本病发作。

3.本病的特点来势猛,发展快,故在初期外邪犯肺阶段即应尽早疏散热邪以防热邪入里,若出现高热即应使用大剂清热泻火解*之药,尽快截断病势的蔓延和发展。

4.热退后除用养阴益气清热和胃之品巩固疗效外,也应多喝水,多吃水果,忌食生热上火食物。

七、临证备要

1.肺炎是肺卫气虚、外邪犯肺,以高热、咳嗽、气喘、胸痛、痰*黏稠为主症,以起病急、变化快为特点的疾患,多属实热证范畴。体虚或用过抗生素者也可表现为痰湿蕴肺证。

2.对本病的治疗意在从速,初期尽早散外邪,以防邪热入里,化腐成痈。一旦高热出现应予以大剂清热解*、清肺泻火的药物,以使发热尽早得到控制。

3.高热缓解后一般都会出现口干舌燥、渴欲饮水、不思饮食、倦怠无力等气阴两虚的表现,应及时以益气养阴药恢复体质。

八、病案举例

病案一:王某,男,42岁。初诊日期:年2月23日。发热已四五天,刻诊:体温38.7℃,咽痛,头晕,头痛,胸隐痛,咳嗽,痰多不利,纳呆,体倦无力。舌红苔白腻,脉数。X线胸片显示:双肺有炎性改变。诊为肺炎。按中医辨证,属外感风热已入里伤肺,导致痰热壅肺。治当清肺化痰,泻火止咳。方以清肺泻火汤加减:芦根30g 冬瓜子30g 桃仁10g 鱼腥草30g生石膏30g 知母18g 金银花30g 连翘30g牛蒡子15g 浙贝母15g 百部18g 菊花12g川芎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二诊:上方服3剂,体温已正常,无咽痛、头痛、头晕等症,但仍纳呆,且厌食油腻食物,便秘溲*。肝功能检查显示转氨酶偏高,血液流变学检查显示有高脂血症倾向。改服健脾益气,化痰和胃之剂。*参24g 白术15g 陈皮12g 半夏12g茯苓18g 紫苏叶15g 焦山楂12g 焦麦芽12g焦神曲12g 焦谷芽12g 焦槟榔12g 瓜蒌24g*芩12g 栀子15g 竹叶12g3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患者服药后食欲增强,精神好转。胸片显示肺部炎症已完全吸收。

此例痰热壅肺的肺炎,伴有明显的脾胃虚症状,如纳呆、倦怠无力,因而用药时注意顾护脾胃,初诊未用*芩等苦寒败胃之药;有头晕、头痛,用菊花、川芎清利头目;咽痛加牛蒡子清热利咽。二诊时,热已退,无咽痛、头痛头晕,仍纳呆,且厌食油腻食物,为脾胃亏虚,便秘溲*为内热,故在健脾益气基础上,和胃清热,标本兼治。

病案二:李某,男,38岁。初诊日期:年3月4日。身热38.8℃,咳嗽气急,胸闷疼痛,咳吐浊痰、色*量多,咳痰不利,口干咽燥。舌苔*腻,脉滑数。结合X线胸片诊为肺炎,属痰热壅肺。当清热解*,化痰止咳。以清肺泻火汤加减。芦根30g 金银花24g 鱼腥草30g 桑白皮12g瓜蒌18g 郁金12g 葶苈子10g *芩15g生石膏30g 薏苡仁30g 冬瓜子30g 桔梗12g桃仁12g3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二诊:服后,身热已消退,痰量减少,痰色已转白,胸闷疼痛已好转。上方去葶苈子、金银花。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三诊:又服3剂后,症状基本缓解,惟咳嗽、痰少不利、口干咽燥。以上方加减。桑白皮12g 天花粉24g 冬瓜子24g 百部18g麦冬24g 太子参20g 五味子12g3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此例初诊时浊痰、色*量多,青年人病势急,故予清肺泻火汤合用《千金》苇茎汤,以清热化痰消痈,防止痰热郁蒸成痈。二诊时热势已去大半,痰量减少,减去苦辛大寒泄肺之葶苈子,以免戗伤正气;无成痈之虑,亦可去金银花,并可减少药费负担。三诊时热象不著,但咳、痰少不利、口干咽燥,为热伤津液之象,故投清肺养阴益气之品,以收全功。

病案三:姜某,女,65岁。初诊日期:年7月16日。咳嗽20余日,胸闷偶尔作痛,晨起咳痰多、下肢沉重,胃凉,食冷后则腹胀。已有胸片提示肺炎。用过“环丙沙星”无明显效果。诊断:风温肺热病,痰湿蕴肺。治法:健脾燥湿,理气止咳。方用:燥湿化痰汤加减。陈皮12g 半夏15g 白术15g 云苓18g*参30g 紫菀15g 款冬花12g 木香12g枳实15g 川朴12g 焦三仙各12g 甘草12g3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二诊:7月20日。药后咳轻痰少,腹胀大减,精神好转,下肢亦觉轻快。咽痒时易咳,腰酸困痛,下肢凉而乏力。予利咽、健脾燥湿兼补肾壮骨,药物如下:连翘30g 蝉衣12g 陈皮12g 半夏15g白术15g 云苓18g *参30g 紫菀15g木香12g 枳实15g 川朴12g 川断30g杜仲18g 肉桂5g 怀牛膝30g4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三诊:7月30日。复查胸片肺炎已吸收,目前咳嗽基本消失,晨起有痰,量少,尚利,无明显腰酸困痛,下肢略凉但已有力。

此例肺炎,系用过抗生素治疗,患者胸闷咳嗽无明显改善,但痰湿蕴阻,气机不畅,予健脾理气、燥湿祛痰为法。痰湿祛除则周身轻快,但脾肾亏虚,故二诊除继续燥湿祛痰外,兼利咽喉,并健脾补肾壮骨,进行全面调治。这也正是王有奎老师“抓病机遣方用药”的特色,不受西医疾病诊断的牵绊,使患者获得长效,且疗效斐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