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红色南洲我就想让大家吃饱饭忆 [复制链接]

1#

“我就想让大家吃饱饭”

——忆全国最早的水稻丰产劳模田启发


  “一季稻,白水田,广种薄收产量低,收成好坏全靠天。”这是咱洞庭湖区20世纪50年代农村的真实写照。然而,这一局面因为一个人而发生的根本改变。这个人就是田启发。


  田启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一位地地道道有农民,一位泥腿子专家,但在水稻研究领域,他的资历比“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还要老。年他被评为全国水稻丰产模范,被邀请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在国宴上他代表中南区的农民向毛主席敬酒。他先后三次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他发明温室催芽、浸种育秧、改一季稻为双季稻、推广“稻稻油”三熟制,改变了洞庭湖区“一季稻”,“白水田”,低温灾害制约农业发展的局面。


  田启发,年出生,祖籍溆浦,他曾给地主当过8年放牛娃,后随父母逃荒来到南县武圣宫镇岁丰村。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正值壮年的田启发喜悦之情真是难以言表,分到田的第一天,他就在自己的田傻傻地坐着,晚上在田里睡了一宿。他发誓一定要种好田,要报党恩。


  年,全国开展了“爱国丰产运动”,党中央鼓励农民攒足干劲多打粮,以实际行动支援国家建设,支援抗美援朝。他大胆创新,科学种田。他种植的2.8亩水稻经南县“爱国丰产竞赛运动”领导小组验收,两季共收稻谷公斤,亩产公斤,列全县第一。当年他被评为全县特等模范,县政府奖励他一头耕牛,县长郭立朝为他披戴大红花,扶他上马游街。从此,他与科学种田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年7月,田启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一年,刚则搞完土改,分得了土地的农民满心欢喜,但大多农民没有耕牛和大型家具,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也没法开展。这些问题令他们惆怅不已。这时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田启发马上积极响应,他对邻居们说,“我有耕牛,跟我一起干,我一定让大家都能吃饱饭!”就这样,他建起了南县第一个互助组——田启发互助组。


  田启发当上了互助组长,烧的第一把火就是种双季稻,但开局不利。种双季稻比种一季稻播种要早一个多月,而这年恰好遭遇上了严重的倒春寒,低温多雨。雨一天天的下,种下去的种谷不见发芽,他下田一看,惊叫:“烂了!种谷全烂了!”这该怎么办呀?他坐在田埂上,淋着细细的春雨,发呆了几个小时。突然,一个场景浮现在他眼前:夏天收割的湿稻谷因遇上连续雨天没晒,堆着几天就发芽了。“呃,有了!”他马上跑回家,把家里的几百斤稻谷放到两口大水缸里,然后烧上几老天锅开水倒进大缸里浸泡。他妻子回来,看到满屋水蒸气,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进屋一看,傻眼了!问:“你这是干什么?”田启发诡异地笑着说:“我在高温催芽,田里的种谷烂了,指望不上了”“那也不能我们一家出种谷呀!”妻子说。“我是组长,是我要他们种的双季稻,损失了,我赔,搞成了,大伙自然会把种谷还我们的。”田启发说。“你这死鬼,我们一家吃什么呀”田启发笑着说:“饿不死你,我明天就带大伙挖湖藕去!”几个小时后,他把稻谷水沥干,然后,又在上面浇开水,盖上稻草,还把家里的被子也盖在了稻草上面。灶里24小时不熄火,让水蒸气弥漫着整个灶屋。这样,他家的灶屋就成了他的实验室。


  三天后,天晴了,家里的种谷也齐唰唰地发芽了,大伙可高兴啦,赶忙把白白壮壮的谷芽子补种到了秧田里。这一年,田启发互助组的双季稻大获丰收,轰动全县。田启发想,有了这技术,我们还怕什么倒春寒哟。于是田启发科学种田一发不可收拾,他不断摸索,总结出了“盐水浸种,两开一凉,高温破胸,恒温催芽,稀播壮秧,追好断奶肥,育好三盘根”的水稻高产技术,并在全省广泛推广,全国各地来南县取经的也是络绎不绝。因为有了这技术,在洞庭湖区,双季稻得以全面推广。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把他的育秧经验制成了科教片在全国播放。年初,田启发被破格提拔为益阳地区农科所副所长。


  70年代初,他又搞起了“稻稻油”三熟试验点,实验取得了成功,“稻稻油”三熟制在湖区得到了全面推广。


  因长期的劳碌,田启发患上了多种疾病,组织上有意给他调换一下工作。有一次,县委副书记刘应元陪同益阳地委领导去他的农科基地调研,地委领导说:“老田,你当了这么多年的益阳地区农科所挂名副所长,现在你也老了,调你去益阳工作吧,轻松一点。”刘应元副书记见他没回答,便说:“你不想去益阳,到县里去上班也行。”田启发笑着说:“我就一泥脚杆子,我的根在这里,我哪儿也不去。”地委领导又问:“那你有什么愿望没有?”他说“我的愿望就是让大家都能吃饱饭!”


  是的,“让大家都能吃饱饭!”就是这位普通党员的初心。


  年,田启发因病去世。让我们记住这位为我们都能吃饱饭而奋斗了一生的普通党员:田启发!

来源:中共南县县委党校

编辑:曹 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