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理性烂秧及其防治,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及其 [复制链接]

1#

生理性烂秧及其防治常见症状有烂种、烂芽、青桔或黄枯死苗。烂种是指播种后未萌发的种子腐烂;烂芽是指播种后谷芽未转青即死亡,初期幼根或芽卷曲变黄褐色,后期变腐之后枯死;青枯和黄枯多在3叶期前发生,幼苗遇低温阴冷突然转晴天气时,常出现突然失水、青枯死亡;若长期低温阴雨,叶片缓慢死亡,则出现黄枯。防治方法主要有:

改进育苗方式。推广免疫育苗,用软盘育苗、旱育苗代替水育苗,尽量选择地势较高而平坦、肥力中等的田块作为育秧田。提高种子的质量和催芽技术。一是把好留种、贮种、晒种、选种关,提高发芽率,促进秧苗健壮生长;二是催好芽,温度要稳定在10℃以上,既不要高温逼芽,也不要低温等芽。做到“高温(36--38℃)露白,适温(30--35℃)催芽,降温(20--25℃)炼芽”,增强秧苗抗逆能力。

3.加强秧田管理。特别要注意通风炼苗,做到早炼苗,炼小苗。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水稻立枯病分为苗期立枯病和本田期立枯病,主要由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腐霉菌引起,其中以镰刀菌为主。防治本田期立枯病:

一是要选用抗旱力强的品种;

二是后期管理要浅水与露田相结合,促进根系生长;

三是要合理施肥,基肥要施足,追肥要早施,避免施氮过多、过迟,防止贪青或早衰;

四是药剂防治,包括药剂浸种或拌种,即采用药剂有2.5%或10%适乐时、25%施保克乳油、45%施保克水剂、10%浸种灵乳油、40%卫福胶悬剂、40%苗病清等,还包括苗期喷雾,即在秧苗1叶1心期,喷施3%育苗灵或40%苗病清。苗期立枯病的防治主要是通过床土调酸,创造不利于病菌生长的环境,达到防治的目的。药剂防治也有很好的效果,如用苗病清或立枯一次净等封闭苗床或1叶1心期喷雾等。此外,注意通风炼苗也是防治苗期立枯病、特别是生理性立枯病的关键之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