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林清清通讯员宋莉萍这几天气温快速下降,很多孩子都不慎“中招”,感染风寒。医院儿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许尤佳教授表示,每年换季,都是孩子感冒的高发时期。如何为孩子预防感冒,成了家长最关心的事情。天气多变时,应如何及时驱寒、预防孩子感冒?若已感冒应如何处理?中医都有方法!4个方法,及时驱寒发现孩子受寒时,需要及时驱寒。中医方法其实很多样,以下这些对于儿童适用:①喝驱寒食疗方,如葱白红糖姜水、葱白豆豉汤等。②泡脚驱寒:用50g艾叶煲水,待水温晾至38~40℃左右的时候,给孩子泡脚。③小儿推拿驱寒:工字搓背:1岁以内50次,1~3岁次,3岁以上~次。揉风池:两拇指按揉风池穴30~50次。揉风府:30~50次。推三关:拇指或食、中指二指推30~50次。揉掐二扇门:30~50次。④儿脐贴驱寒:外敷许暖儿脐贴,每天1次,饭后1小时使用,每次1贴,贴2~4小时。区分风寒风热,这两个儿童食疗方收好!若孩子还是出现了感冒的症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先辩证孩子是属于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再对症进行相应处理。①风寒感冒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喜温、不怎么出汗、鼻塞、流清涕、咽喉痒、咳嗽稀白痰、伴有头痛、全身关节疼痛、舌质淡、苔薄白的症状。许尤佳推荐食疗方:葱白红糖姜水材料:白葱头3个,生姜2片,红糖适量。做法:白葱头和生姜放入沸水中煮15分钟,加入红糖适量调味即可。功效:驱风散寒。适用年龄:3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推荐用药:荆防颗粒、藿香正气口服液(太极制药)、九味羌活丸(风寒夹湿)。②风热感冒症状:恶寒轻、多发热、喜凉、出汗、鼻塞、流黄涕、嘴唇红、喉咙红肿疼痛、口干喜饮、咳嗽黄稠痰、舌质较红、薄黄苔。许尤佳推荐食疗方:桑菊饮材料:桑叶6g,菊花10g,蝉衣1g,芦根8g,川贝3g。做法:材料下锅,加约1碗水(没过药面2~3cm),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20分钟即可,取汁饮用。功效:疏风清热、止咳化痰,适合风热咳嗽初期1~2天。适用年龄:3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预防感冒,日常用好2个方提高免疫力预防大于治疗。许尤佳教授说,在孩子没有受寒着凉的时候,家长也要注意,及时为孩子增添衣物,避免着凉。如果孩子很容易感冒,或在感冒、流感高发的时期,又或者班级中有其他孩子患感冒或流感,就可以每周给孩子喝2次苏柏方,预防感冒。在孩子消化好、无病痛时,也可用猴头菇和猪瘦肉煮一道猴菇健儿汤,补脾益气,增强抵抗力。孩子抵抗力变好了,自然也就少得感冒。材料:苏叶6g,藿香6g,芦根10g,布渣叶6g,侧柏叶10g,杷叶6g,蝉衣3g,扁豆花10g,谷芽10g,荆芥3g(后下)。做法:以上材料(除荆芥)用3碗水浸泡15分钟,开火将药煮开后,小火煮至-毫升,关火前15分钟放入荆芥。用量:每天煲1次,不用翻煎。每周喝2次,连续喝两周。功效:预防感冒(包括流感)。在宝宝有感冒迹象时可服用。适用年龄:3岁以上辨证服用。蚕豆病可服;3岁以下药材不变,药汁减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材料:猴头菇2个,去核蜜枣1个,陈皮1g,猪瘦肉50g。做法:猴头菇泡软切块,入锅并加约3碗水,大火烧开后,加入其余材料,转小火煲45分钟即可调味服用。每周1~2次。功效:补脾益气,养阴补血,具有健脾益气、增强抵抗力的功效。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题图
视觉中国责编
许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