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dbfzl/140223/4342723.html先来讲一个故事。今年6月份的时候,我在成都蒲江早康诊所坐诊,下午的时候来了个7岁的小朋友,已经反复发热2天,体温37.8度左右,医院查血未见明显感染,开了抗感颗粒,吃了1天不见好转。孩子的妈妈比较心急,转而来求助我们中医治疗。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小朋友精神萎靡,反复低烧,胃口不佳,恶心欲吐,大便两天未解,详细询问,发烧前1天,吃了十几块饼干,然后天气闷热,吹了一会儿空调,晚上就出现了发烧,一看舌苔,舌苔白腻,脉濡数。显然是属于中医中的“湿热”发烧。
舌苔如下:
分析:小宝宝本来胃肠调节功能不好,饮食不知节制,所以吃了饼干后出现了积食导致食积化热,加之外面天气闷热,容易感受湿热邪气,加之吹空调,又有一点寒闭在外面。最终形成了“饮食积滞,湿热内生,外面夹风寒郁闭”的情况。
我们用宣肺散寒+芳香化湿+消食化积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宣肺我们选用紫苏叶、杏仁、桔梗(十分平和);化湿用藿香、豆蔻、冬瓜子,滑石;消食用建曲、莱菔子,透热用连翘、芦根、青蒿。
具体如下:
杏仁10桔梗10紫苏叶10藿香12连翘3建曲10
豆蔻6冬瓜子15芦根10滑石15青蒿10莱菔子10
水煎后,每次50ml,隔两个小时喂一次。
第二天早上,宝妈主动反馈说,昨晚上喝了3次药,晚上高烧到38.5度,然后出了点汗,烧就慢慢退了,今天中午的时候,体温36.8度,精神好转,主动索要食物吃了。
结果好景不长,到了第二天晚上,宝宝又高烧到39.7度,赶紧吃了美林退烧。第三天下午的时候给我反馈说,怎么吃了药晚上又烧起来了呢?我也很纳闷,仔细询问,晚上给他吃了什么。结果他妈妈说晚上睡觉前都要给他喝ml牛奶,这是一直以来的习惯。经过我再三劝解,他妈妈最后同意晚上那个牛奶暂时停掉。最后发烧也好了。
舌苔也干净了:
体会:小儿发热咳嗽是临床的常见情况,我们认为小儿最常见的感冒发热不外乎两种原因。
一是外感。由于小儿身体娇嫩,不耐寒热,加之身性好动,嬉戏打闹间,后背出汗,稍微一有点风吹草动,或者气候变化,就会中招。外感的邪气主要有风寒、风热、湿热这三种情况。
二是饮食。小孩饮食不知节制,零食、冷饮等过量食用,最易导致积食,出现食积发烧。但是临床上两种因素往往相互影响,既有积食的存在,又有外感邪气的存在,所以用药必须考虑周全,到底是外感为主还是食积为主,选择药物又要轻轻灵动,不能走向极端,慎用大寒、大热之药。
基于此,我们将小儿发热主要分为四个证型来治疗。
风寒:发病时间多在冬季,有受凉史,发热恶寒,咳嗽,无汗,痰白,咽部不痛,不红肿,脉浮紧,舌苔薄白。
风热:发病多在春季,发热为主,微微有点汗,口干,大便干结,唇红,咽喉部红肿疼痛,咳嗽痰*难咳,脉浮数,舌红苔薄*。
湿热:多在夏秋季节,以低热为主或者反复发热,咳嗽痰*,小便*,咽痛,舌红苔*腻,脉濡。
食积:有饮食过量的情况,发热,口臭,大便干结,或者大便酸臭,打嗝,脉滑,舌苔厚腻。
但是临床上,几种情况会相互错杂,很难区分,既有风寒的存在,里面可能还有点郁热,甚至可能还夹杂了点食积。比如上面那个小朋友就是这种情况,那么我们如何来把握呢?
首先是要区分寒热。这是大方向,不能错。
我们的经验是一看舌苔。如果舌苔是淡红舌,薄白苔,则是风寒。如果舌红,苔薄*,则多是风热。如果舌苔厚腻,则是夹湿邪或者食积。如果是淡红舌,白腻润苔,则是风寒夹湿。如果是红舌夹*腻苔,则是风热夹湿。如果是红舌夹白腻润苔,则是风热夹湿,外面还有点寒邪郁闭。如果是红舌夹白腻干苔,是风热夹湿,已经化燥伤阴了。
二是看咽部,如果咽部充血红肿,多是热,淡红色的,多是寒。寒热的区分也十分复杂,因为儿童多是纯阳体质,病情传遍较快,就算是第一天感受了风寒之邪,但是可能第二天就化热了。但是,从临床实际出发,小儿的寒热有时候是很难区分的,往往存在寒热错杂的情况。因此大多数时候都是寒药和热药一起用,分清主次即可。
我们的用药诀窍
散寒:荆芥、防风、紫苏叶、生姜(一级用药,一般性风寒用);白芷、羌胡、独活、麻*(二级用药,风寒夹湿、咳喘、头身疼痛、鼻塞时候使用)
清热:银花、连翘、桑叶、薄荷、蝉蜕、*芩、芦根、青蒿、石膏等;
化湿:豆蔻、薏苡仁、冬瓜子、藿香、佩兰、石菖蒲、滑石、豆卷等;
消食:建曲、麦芽、鸡内金、谷芽、焦山楂、槟榔、草果、莱菔子、厚朴花等
宣肺:杏仁、桔梗、前胡、枇杷叶、瓜蒌皮等;
化痰:寒痰:法半夏、橘红、紫苏子、紫菀、冬花;热痰:竹茹、浙贝、鱼腥草、胆南星、地龙、射干、僵蚕(热喘用)等。
泻下:大*、虎杖之类。
其实,我们看儿科的感冒、咳嗽、发烧变过去变过来都是这些药的组合。只不过根据根据孰轻孰重控制好比例很分量而已,往往能收到很不错疗效。
注意:再次强调,儿童的发烧咳嗽千万不可滥用清热泻下药。近年来,清热类中成药的滥用十分普遍。特别是小儿发烧,动则*芩、大*、石膏、退热虽快,但是以损伤脾胃阳气为代价的,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看到很多小孩发烧咳嗽吃了大量清热药后,面色苍*,胃口不佳,身材矮小、经常生病、甚至头发大片脱落的情况。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快餐时代,很多医生为求速效,为了迎合家长,最喜欢开这类苦寒清热的处方。我们不反对清热药的运用,但是前提是要有用药的标准。中医是有标准的,我的恩师金钊先生一直告诫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底线,不为名利而求速效,一定要坚守辩证论证的原则,不能丢了中医的灵*!
实例分析:
4岁,咳嗽两周,痰*,难咳(热痰),口中酸臭,大便两天1次(食积),医院开了头孢和中药未见好转。舌红苔*厚腻,脉不详(远程诊疗)。
舌苔如下
用宣肺化痰、消食化积的办法:
宣肺用:紫苏叶、前胡、枇杷叶、杏仁、桔梗;化痰用:竹茹、僵蚕、法半夏、芦根、僵蚕、冬瓜子;消食:莱菔子、豆蔻;
处方如下:杏仁*豆蔻*冬瓜子*芦根15莱菔子*桔梗10前胡10枇杷叶6竹茹*僵蚕6紫苏叶*半夏10甜叶菊1克(防止滥用处方,只给部分剂量)。
结果1付即愈。反馈如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