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家生活条件都好了,好吃的自然不少,也都不会在“吃”上冷落了小宝宝。可一旦没吃对付,“积食”的问题就来了,看着好吃的吃不下,好心情也就没了,严重影响宝宝健康。那么,什么是积食?宝宝积食了怎么办?
小儿食积是指由于饮食不当造成食物停滞在胃肠,无法正常消化、吸收、代谢的一种疾患,主要表现为吃不多或不想吃、呕吐、泛酸、肚子胀、大便臭等,有时还会出现夜间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手足心发热、排气恶臭等,相当于西医的消化不良。
中医如何辨证孩子“食积”呢?
胃积:就是食物积在胃肠道上,这样的孩子一般表现在舌苔厚、*、肚子胀、有口气、大便干结、腹部胀满。《素问·逆调论》中说:“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有:食滞于中→气滞不行→胀满、腹痛→不眠不安。另外,还会积滞化热→内扰心脾→惊啼不止。
胃积,以消食导滞为主,对于这样的积食很好处理,我们一般采取的推拿处理办法热敷肚子,顺时针揉肚子等消食导滞、通便的方法。可选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
脾积:孩子平常吃得并不多,但因为孩子的脾胃功能差,我们通过食物所吸收的水谷精微,不能通过脾传输到肺,运达到我们的五脏,包括我们的皮肤和毛发,而是全部积蓄在中焦,积滞日久,容易损伤脾胃,导致郁而化热、聚湿生痰。
脾积,以健脾助运、消食,消补兼施为主。
中医疗法治疗
中医药治疗小儿食积,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方法诸多,主要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推拿、捏脊、刮痧和药膳食疗等。
对于初期症状较轻的患儿,在教育家长改变观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患儿的个体情况,以健脾和胃的厌食方作为基础方,根据患儿伴随症状以及舌苔、指纹或脉象等进行辨证施治。内服中药汤剂可以快速、有效地治疗小儿食积,改善症状。对兼有腹胀、矢气多等气滞症状的患儿,中药内服调理主要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主,一般以保和丸方为基础方,酌情加减神曲、谷芽、麦芽、鸡内金、莱菔子、厚朴、槟榔、木香、枳壳等健脾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
除了内服,还可以用外敷的方法治疗。可选用董氏开胃散(主要包括青皮、枳壳、茯苓、龟板、鳖甲、神曲、胡*连、三棱、莪术等药物),外敷脐部,每晚1包,每包重量是15克,夜敷昼去,连续使用4周,操作简便易行,疗效较好。中药敷脐疗法治疗食积,发挥了中药与穴位的双重效应,疗效确切,孩子也易于接受,而且具有方法简便、实用、经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因为脐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的最后闭合处,该处表层角质层最薄,脐下无脂肪组织,便于药物渗透和弥散。
在治疗小儿食积方面,中医药极具特色,疗效确切。无论内治、外治都考虑了因时因人制宜的原则。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脾胃功能发育不完善,故在治疗之外,平时家长应注意预防和调护。对于还在喂奶的宝宝,家长切忌贪多,速度不要过快,喂奶后,轻拍宝宝后背;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家长要注意饮食规律,营养均衡,避免孩子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或生冷食物,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还要注意防寒保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