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青医君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痞满的基本病位在
A、肝脾
B、脾胃
C、胃
D、脾
E、肝胆
2、痞满以下列何项症状为主症
A、胃脘疼痛
B、胃脘满闷
C、胸脘痞闷
D、脘闷不舒
E、胸脘闷痛
3、痞满与鼓胀的相同症状是
A、胀满之苦
B、外有胀大之形
C、触之无形
D、按之无痛
E、心下痞塞
4、患者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多因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其诊断是
A、胃痛
B、鼓胀
C、痞满
D、胸痹
E、结胸
5、张某,女,45岁,因胃脘痞闷不适3月就诊,患者近3月来经常脘腹痞闷,重时满闷如塞,但不疼痛,饮食减少,恶心嗳气,大便不爽,喜长叹息,有时心烦易怒,胸胁胀满,每因生气恼怒而使症状加重,苔薄白,脉弦。治宜选用
A、保和丸加减
B、补中益气汤加减
C、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
D、二陈汤加减
E、柴胡疏肝散加减
答案与解析
1、C
答案解析:痞满的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
2、B
答案解析:痞满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
3、A
答案解析:痞满与鼓胀,两者均为自觉腹部胀满的病证,但鼓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脉络暴露为主症,胃痞则以自觉满闷不舒、外无胀形为特征。
4、C
答案解析: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5、E
答案解析:痞满之肝胃不和证。证候主症: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呕恶嗳气,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消痞。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细目二胃痞
要点一概述
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按部位痞满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痞即胃脘部。体节主要讨论以胃脘部出现上述症状的痞满,又可称胃痞。
要点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脾胃亏虚等。
(二)病机
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为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胃痞的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端,实即实邪内阻(食积、痰湿、外邪、气滞等),虚为脾胃虚弱(气虚或阴虚)。胃痞常与脾虚不运、升降无力有关,脾胃虚弱,易招致病邪内侵,形成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
要点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的特点,或伴有纳呆、早饱、嗳气等症。
2.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3.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
(二)鉴别诊断
1.胃痞与胃痛
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然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以满闷不适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势多急,压之可痛,而胃痞起病较缓,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
2.胃痞与鼓胀
两者均为自觉腹部胀满的病证,但鼓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脉络暴露为主症,胃痞则以自觉满闷不舒、外无胀形为特征。鼓胀发于大腹,胃痞则在胃脘;鼓胀按之腹皮绷急,胃痞却按之柔软。
3.胃痞与胸痹
胸痹:是胸中痞塞不通,而致胸壁内外疼痛之证,以胸闷、胸痛、短气为主症,偶兼脘腹不舒。而胃痞则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多兼饮食纳运无力之症,偶有胸膈不适,并无胸痛等表现。
4.胃痞与结胸
两者病位皆在脘部,然结胸以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拒按为特征;胃痞则在心下胃脘,以满而不痛,手可按压,触之无形为特点。
要点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首辨虚实
胃痞能食,食后尤甚,饥时可缓,伴便秘,舌苔厚腻,脉实有力者为实痞;饥饱均满,食少纳呆,大便清利,脉虚无力者属虚痞。
2.次辨寒热
胃痞绵绵,得热则减,口淡不渴,或渴不欲饮,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涩者属寒;而胃痞势急,口渴喜冷,舌红苔黃,脉数者为热。
(二)治疗原则
治疗总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法则。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虚实夹杂者补消并用。扶正重在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或养阴益胃。祛邪则分别施以消食导滞、除湿化痰、理气解郁、清热祛湿等法。
(三)证治分类
1.饮食内停证
证候:脘腹痞闷而胀,进食尤甚,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不调,矢气频作,味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
证机概要:饮食停滞,胃腑失和,气机壅塞。
治法: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
加减:若食积较重者,可加鸡内金、谷芽、麦芽以消食;脘腹胀满者,加枳实、厚朴、槟榔理气除满;食积化热,大便秘结者,加大*、枳实通腑消胀,或用枳实导滞丸推荡积滞,清利湿热;兼脾虚便溏者,加白术、扁豆等健脾助运,化湿和中,或用枳实消痞丸消除胃痞,健脾和胃。
2.痰湿中阻证
证候: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苔白厚腻,脉沉滑。
证机概要:痰浊阻滞,脾失健运,气机不和。
治法: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代表方:二陈平胃汤加减。
常用药:制半夏、苍术、藿香、陈皮、厚朴、茯苓、甘草。
加减:若痰湿盛而胀满甚者,可加枳实、紫苏梗、桔梗等,或合用半夏厚朴汤以加强化痰理气作用;痰湿郁久化热而口苦、舌苔*腻者,改用*连温胆汤;兼脾胃虚弱者加用*参、白术、砂仁健脾和中。
3.湿热阻胃证
证候:脘腹痞闷,或嘈杂不舒,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舌红苔*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内蕴,困阻脾胃,气机不利。
治法: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代表方:连朴饮加减。
常用药:*连、厚朴、石菖蒲、半夏、芦根、栀子、豆豉。
加减:若恶心呕吐明显者,加竹茹、生姜、旋覆花以止呕:纳呆不食者,加鸡内金、谷芽、麦芽以开胃导滞:嘈杂不舒者,可合用左金丸;若因邪热内结而致心下痞,可改用泻心汤;如寒热错杂,用半夏泻心汤苦辛通降。
4.肝胃不和证
证候: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呕恶嗳气,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犯胃,胃气郁滞。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代表方: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
常用药: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枳实、白术、荷叶。
加减:若气郁明显,胀满较甚者,加柴胡、郁金、厚朴,或可改用五磨饮子加减以理气导滞消胀;郁而化火,口苦而干者,可加*连、*芩泻火解郁;呕恶明显者,加制半夏、生姜和胃止呕;嗳气甚者,加竹茹、沉香和胃降气。
在治疗实痞时,常用辛温燥湿之品,用量太过则易伤胃阴;湿热蕴结或肝气郁久均易化火伤阴,故在用砂仁、厚朴、陈皮、法半夏等辛燥药治疗时,谨防用药太过,伤及胃阴。
5.脾胃虚弱证
证候:脘腹满闷,时轻时重,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升降失司。
治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芪、*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
加减:若胀闷较重者,可加枳壳、木香、厚朴以理气运脾;四肢不温,阳虚明显者,加制附子、干姜温胃助阳,或合理中丸以温胃健脾;纳呆厌食,加砂仁、神曲理气开胃;舌苔厚腻,湿浊内蕴者,加制半夏、茯苓,或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以健脾祛湿,理气除胀。
6.胃阴不足证
证候:脘腹痞闷,嘈杂,饥不欲食,恶心嗳气,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胃阴亏虚,胃失满养,和降失司。
治法:养阴益胃,调中消痞。
代表方:益胃汤加减。
常用药:生地、麦冬、沙参、玉竹、冰糖、香橼。
加减:若津伤较重者,可加石斛、花粉等以加强生津;腹胀较著者,加积壳、厚朴花理气消胀;食滞者加谷芽、麦芽等消食导滞;便秘者,加火麻仁、玄参润肠通便。
对于胃阴亏虚者,选用理气消痞的药物时,宜轻清为原则,可适当选用积壳、佛手、竹茹、川朴花等理气消痞;滋养胃阴,用药不可过于滋腻,以防阻滞气机。
编辑:刘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