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明日大寒,俗语ldquo不怕大寒冻死 [复制链接]

1#

时间的河流永不停息,农历二十四节气也在川流不息的时间河流里循环往复着交替。今天已是公历年1月19日、农历庚子年的腊月初七。再过1夜的时间,就在我们要喝腊八粥的明天,也是大寒与小寒交节的日子,具体交节的时间就是年1月20日凌晨的4时39分42秒。

而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在经历过小寒前期的寒潮之后,相应的大回暖正在开始并确定。来自气象部门的预报认为,未来的一周将是气象上的平静周,没有激烈的冷空气。在1月16日——1月25日的10天内,除了内蒙古的东北部、黑龙江的北部、四川盆地的西部和云南的中北部等地区的气温会比常年的同期偏低1——2℃外,我国其余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一般都会较常年同期偏高1——3℃。有说法是,国家气候中心的气候模式预测认为,在年1月下旬到2月下旬的将近一个月时间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可能会以偏暖为主,部分地区当地气温的偏暖程度会超过4℃。

大寒将至,天气回暖。这就不免会让人联想到一句农谚,“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并且想从根本上探究一下,这样的农谚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准不准?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中气,也是农历腊月的中气,每年都在公历的1月20日——1月21日与小寒交节。大寒节气的交节日多处在四九期间,年大寒交节的当天是四九的第四天。按照正常的气象规律来讲,时节进入大寒,影响我国的大气环流相对比较稳定,以20天左右为周期调整的环流,在调整时常常会给我国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因此,包括四九某些日子在内的大寒节气同小寒差不多,也算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如果不冷,就只能说是有些异常。用民间老百姓的说,就是“不对劲”。

在过去的农耕时代,大寒当天及大寒节气内的天气曾经是预示后续农业的重要参照指标。“大寒不冷,春分不暖”,“大寒不冷,人畜不安”,“大寒不冷不冻,来年一定虫多”,“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大寒牛眠湿,冷到三月三”等许多流行在农村的农谚俗语,一个个也都好像在试图向人们说明问题。日子进入大寒节气,该冷就冷才是风调雨顺的象征,而暖显示的则是异常和异动。

该冷的大寒如果多北风,把冷空气从北方带到我国,让天气变得寒冷,就意味着将来会是丰收的好年景。从农业科学的角度讲,这也是能够说通的。某些越冬农作物,在一定的生育期内,是需要有合适的低温才能通过春化阶段,保证后续正常生长发育,抽穗结实的。假如大寒节气里时常刮起南风,该冷不冷,天气异常暖湿的话,往往意味的就是寒冷天气的后延,未来的公历2——4月,很可能便会出现反常的持续低温阴雨雪,导致倒春寒,对春耕和农作物生长形成不利影响。就农事来说,这一时段内,正是北方冬小麦返青拔节、春季果树发芽开花,南方油菜抽薹、准备种瓜点豆的时候,异常的低温和倒春寒,很有可能会造成粮油作物和果树受害,导致减产歉收也极有可能。

从科学的角度讲,“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农业生产不能不受气候的影响,农业生产也不能不考虑气候上的影响因素。不过,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民是可以充分利用科学的气象预报,及时采取措施,规避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减轻危害程度,让“该冷不冷,不成年景”的说法,不再成为现实的。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