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小儿厌食症中医分为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三种证型,具体辨证内容介绍如下:
脾运失健
证候:厌恶进食,饮食乏味,食量减少,或有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偶尔多食后脘腹饱胀,大便不调,精神如常,舌苔薄白或白腻。
分析:脾胃不和,运化失健。脾气通于口,脾胃不和则口不知味,因而食欲减退,饮食乏味,厌恶进食,食量较同龄正常儿童显著减少。脾失健运,中焦气滞则胸脘痞闷,胃气上逆则嗳气泛恶,运化不健则偶尔多食便脘腹饱胀,脾失升清则大便偏稀,胃失降浊则大便偏于。患儿饮食数量虽少而质量常较高,所以一般精神如常,形体尚可。舌苔白腻者为湿困脾阳之象。
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常用药:苍术、藿香燥湿运脾,陈皮、砂仁理气助运,鸡内金、焦山楂开胃消食。舌苔白腻加半夏、佩兰燥湿助运;舌苔*腻加薏苡仁、青蒿清化湿热;腹胀便于加枳实、厚朴理气通导;。大便偏稀加山药、焦建曲健脾化食;乳食不化加麦芽、莱菔子。
脾胃气虚
证候:不思进食,食不知味,食量减少,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精神欠振,或有大便溏薄夹不消化物,舌质淡,苔薄白。
分析:脾胃气虚,运化力弱。脾虚运化乏力,胃纳不开,故不思进食、食不知味、食量减少;精微转输不足,气虚失养,故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精神欠振。脾弱清气不升,清浊相混,致大便溏薄夹不消化物。舌质淡,苔薄白,为脾胃气虚之症。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常用药:*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佐以陈皮理气助运、焦建曲消食助运。舌苔白腻加苍术、扁豆燥湿助运;脘腹作胀加木香、香附理气助运;大便稀溏加煨姜、益智仁温运脾阳;水谷不化加山药、焦山楂健脾化食;多汗易感加*芪、防风固护卫表。
脾胃阴虚
证候:不思进食,食少饮多,口舌干燥,大便偏干,小便色*,面*少华,皮肤失润,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分析:脾胃阴虚,失于濡润。胃喜润而恶燥,阴虚而胃腑失濡,受纳、腐熟功能失职,因而不思进食;脾胃阴虚,津液不足,致大便偏干,口干欲饮,苔少或花剥;水津不布,致皮肤失润,面*少华,舌上少津;阴虚生内热,致小便色*,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常用药:沙参、石斛、玉竹滋脾养胃,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佐以香橼皮理气助运而不过于温燥,谷芽、麦芽和中开胃而不过于消削。脾气薄弱加山药、扁豆补益气阴;口渴引饮加天花粉、芦根生津止渴;大便秘结加火麻仁、瓜蒌仁润肠通便;阴虚内热加丹皮、知母养阴清热;夜寐不宁加酸枣仁、莲子心宁心安神。
(本文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