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陈皮用法与功效 [复制链接]

1#

陈皮(广橘皮)每年10~12月间采摘,采摘后先是剥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晾干,密封储藏,只有储藏了3年以上的才能称为陈皮。因为这时才有药效。

新会陈皮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传统名产。当地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新会陈皮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

陈皮的制作工艺:

摘果、洗果、干燥、切帽、取肉、晾晒、干燥,但成品的陈皮成效还得看最后干燥的“火候”。我们沿续的是传统古法,自然生晒干燥法。这样能保留营养成分不留失,而且久存后品饮和功效更佳。

:性温,味辛、味苦。:入脾经、胃经、肺经。: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

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

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①《本草纲目》:其至百并总是取棋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

②《日用本草》: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

③《本草经疏》:辛能散,苦能泻,温能通行,则逆气下,呕嗽止,胸中瘕热消矣,脾为运动磨物之脏,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为吐逆、霍乱、泄泻等证,苦温陈皮能凿脾家之湿,使滞气运行,诸证自疗矣。

④《本草汇言》:味辛善散,故能开气;胃苦开泄,故能行痰;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止呕、止咳,健脾和胃者也。东垣曰: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中医学说:温能行气,辛能发散,苦而泄水。

故陈皮有三大类作用,一是导胸中寒邪,二破滞气,三益脾胃。这三大作用中,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脾胃主运化水湿,故脾胃之气行则能去湿、健脾、化痰,故又可以说,陈皮温能养脾,辛能醒脾,苦能健脾。由于陈皮主行脾胃之气,脾胃地处中焦,中焦之气通行,使三焦之气也随之涌动。三焦为决渎之官,通行水液,与湿相伴;又为藏府之外府,上及心、肺,下及肝、肾。所以陈皮的作用可宽及所有藏府,遍及全身之湿。从肺而言,则辛散肺气,苦泄肺气,温化寒气,能治痰多咳喘,气壅食停;从心而言,则辛开心气,苦泄心火,温化湿浊,能治胸中烦热,口气哕臭;从肝而言,则辛散肝郁,苦降肝火,温化寒湿,所以它能治肝郁有热,饮停食滞;从肾而言,则辛润肾燥,苦泄肾湿,温和肾气,所以它能治命火不足,饮食不化。当然,种种解释都与湿和脾有关,所以它的药性作用发挥余地比较大,一般理气化痰方中均可使用。如李时珍说:“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如和白术同用,则有补脾胃的作用,与人参、甘草同用则有补肺气的作用,与杏仁同用则有通降大肠气秘的作用,与桃仁同用则有通润大肠血秘的作用,与半夏同用则有燥湿的作用,与茯苓同用则有祛湿的作用,与竹茹同用则有降气止呕的作用,与干姜同用能温化寒痰,与*连同用能清除热痰或者直接服用胃肠饮治疗胃肠疾病疗效更好。

药膳方:

在中药归类中,它是属于理气药物,但因同时具有健胃、驱风、止呕逆的作用,而常与消化药或脾胃药并用。此外尚有燥湿化痰的功效,对于痰多黏白、胸脘闷者有其疗效。

降脂茶:陈皮25克、山楂15克、甘草5克、丹参10克,以㏄煮沸,小火再煮20分钟,过滤即可,主要有降低胆固醇及血脂肪之作用,适宜体质壮实之高血脂病患,经常腹泻或消化性溃疡者不宜。

麦芽茶:麦芽25克、谷芽15克、陈皮15克、神曲10克、甘草5克或冰糖少许,以㏄煮沸,小火再煮15分钟,过滤即可开胃健脾,促进消化。

日常品饮:2至3人量

纯饮,取3分之1陈皮,(约1.5g),放入功道杯中,浸泡30秒倒掉,第二冲,同泡茶一样。

茶饮:取3分之1陈皮,(约1.5g),放入功道杯中,用度热水冲洗表面。与冲泡好的茶水溶合品饮。

煮饮:取3分之1陈皮,(约1.5g),放入功道杯中,用度热水冲洗表面。同茶叶放入壶中一同文火慢煮。

注:以上文字信息来自百度百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