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宋朝的四时节庆,人们都吃些什么,做些什么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zd/180411/6159813.html

宋代饮食礼俗基本沿袭汉唐时期,但由于社会背景与观念的变化,两宋时期的饮食礼俗又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并较之唐时更具世俗化与日常化审美特征,凸显出民间饮食审美风尚,集中反映在宋人的节庆习俗与人生礼仪中。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形成是华夏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时序季节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与农耕文化相应相合。每逢年节时令,宋人皆以丰富多元的饮食活动来渲染节日气氛,故节庆习俗中的饮食活动与饮食礼仪,便成为带有历史与文化印记的高层次审美活动。

一、春之食俗

宋时春季节日诸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乃寒食节。寒食节原为悼念介子推而断炊火,故而又有“冷节”或“熟食节”之别称。宋代寒食节依地区与时期的不同,所食亦略有差异,但由于禁食烟火,其所食皆为冷食,且较之往代花样种类更为丰富。据《岁时杂记》所载:“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即提前用艾叶裹制蒸熟的饭团,颇似而今我们所食之青团。

还有寒食前炖煮猪肉,而后冷冻作为配食,称之为“姜豉”:“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姜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姜豉,故名焉。”食饧者亦甚多,饧实为饴糖,《本草纲目》中有载:“饴饧用麦糱或谷芽同诸米熬煎而成,古人寒食多食饧,故医方亦收用之。”成为宋时寒食节的风味小吃。

宋人还将面饼制成燕子形状,蒸熟后用柳枝串联,再连缀上数颗红枣,将其插于门梢,名曰“子推燕”,以示怀念予以供祭。此外,宋人也好于寒食时节把盏对饮,赵长卿于《临江仙·暮春》言“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寒食过后三日即为清明节,宋时在唐代两节独立分列的基础上将其融合,使清明节也兼备了诸多寒食节的礼俗,其中也包含着饮食习俗,宋时增加这一节日独有的节俗食品:麦糕、乳酪和乳饼等。宋人还好于清明时节踏青郊游,其中也不乏宴饮劝酬,虽尝冷食却不乏天朴之趣,彰显出饮食文化的深刻内涵底蕴。

二、夏之食俗

端午又称端五,与汉唐时期类同,粽子作为端午时节的典型吃食之一,较之往代在造型与口味上更具多样性与创新性。宋时端午粽子“名目甚多,形制不一。”⑥除却唐时流传下来最传统的“百索粽子”外,另有“角粽”“锤粽”“茭粽”“筒粽”“秤锤粽”以及“九子粽”等,品类繁多且皆造型精巧独特,更有“蜜糖巧粽,极为精巧。”

如此形制精巧多样的粽子已不单单是为了满足祭祀的需求,更多的是为了迎合宋人在节庆饮食上乐求新变的审美心理需求。除了粽子外,宋时端午时节的果子也种类多样、制法新奇。有以“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而成的“香糖果子”;有杂以五色、状人兽花果造型的“水团”和“五色团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为“百草头”,即“以菖蒲、生姜、杏、梅、李、紫苏,皆切如丝,入盐曝干,谓之‘百草头’……皆端午果子也。”

此外,饮雄*酒、菖蒲酒作为端午佳节的传统习俗在宋时被认为有驱邪避祸、祈福健体之效用而保留延续了下来。以雄*、菖蒲入酒,体现出古代传统药食合一的饮食观念,虽然雄*被现代医学定性为不宜内服、性*之物,但其背后蕴藏着宋人重生保身的思想观念,寄托着宋人祈盼安康长寿的美好夙愿,有深刻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三、秋之食俗

八月十五月圆日是为中秋,有学者认为,中秋礼俗始于唐代,由最初的赏月对饮衍变发展到宋代方被正式定为民俗节庆。宋时中秋一部分食俗仍延续唐代,譬如食“玩月羹”,此羹于唐时就已盛行,在宋郑望所作《膳夫录》中,其仍被作为汴中节庆之食予以载录,可见中秋食此羹的习俗被留存延续下来。

而作为现今中秋佳节特有的节令食物——月饼,据文献考,其在宋时已是市井食肆中常见的点心从食,然而却与现今包裹馅料烤制的月饼大有不同。且据考究,无有文献佐证月饼是宋时中秋节令特有的食品,月饼其名虽始于宋,但作为佳节特供已是明清时期。

宋时中秋时节还有沽尝新酒之俗,“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此外,彼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举家团圆、赏景玩月。不论是象征圆满的月饼、富有审美意趣的“玩月羹”,抑或是尝新酒、食新果,皆彰显出一种朴素而又热切的生命情感,象征着宋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盼。

九月初九谓重阳。自汉代流传的重阳节食重阳糕之食俗,在宋代仍被保留下来,并在制作原料与造型工艺上进行了改进。首先,糕饼馅料不再限于花果蜜饯,坚果与肉类在宋代也作为常见配料受市井细民的喜爱:“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上鸭子为丝簇飣,插小彩旗簇之,名曰‘重阳糕’。”

其次,宋代重阳糕在装饰造型上较之以往也更具审美价值。譬如在糕饼插上颜色各异的小旗,“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此乃北宋“狮蛮糕”。再有“重阳菊花糕”,此亦为重阳必食之一,菊花糕与狮蛮糕造型类同,皆作狮蛮状、标插彩旗予以糕饼之上,但因其最后还需“印花脱饼”,因而较之狮蛮糕更为精巧可爱。

另有“万象糕”(以粉捏制小泥象列于糕饼上)“食禄糕”(糕饼上置小鹿数枚)等等,皆造型各异,形制精巧。重阳糕取“百事俱高”之意,即步步高升、万事顺意的美好寓意,由重阳登高引申而来,被视为可以驱邪避祸、祈福求吉之物。另有敬老尊老之意,时至今日仍有此象征涵义。

具言之,宋代食糕风俗较之往代文化内涵更为丰富,蕴含着朴拙的生命色彩。除却重阳糕,还有被视为重阳佳酿、可以避灾祈福的菊花酒、茱萸酒。早在西汉时期,菊花酒就被作为重阳宫廷宴饮的岁时节物,这一传统在唐代逐渐流传开来,直至宋代成为一种节庆必饮的全民性酒类。

茱萸、菊花被视为可以去邪祟、延年寿之物,将其浮于酒盏之中饮下,“以消阳九之厄”。宋代文人墨客饮酒登高之际,往往举觞吟咏、把盏赋诗,故而饮食中蕴含着诗意,而这种诗的意味,即乃审美之观照,寄托着文人雅士的情感意趣。

四、冬之食俗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已不为现代人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