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隆冬时节补阳最养人做好3件补阳事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www.bdfyy999.com

转眼已过大年初五,相传财神的生日,大家会隆重地迎接财神,祈求新的一年能招财进宝,财源广进。

然而,今天迎来的不只是财神,还有一波冷空气!此时北方大雪压境、南方寒风凛冽,怎一个“寒”字了得!

隆冬季节,寒气逼人,畏寒之人总觉手足冰冷,衾枕难暖,身体也不由自主地缩作一团。此时的养生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冬日驱寒,有何妙招呢?冬之寒邪,从何而来

冬天,主旋律是“寒”。数九寒冬,寒风凛冽,寒气满溢,人极易沾染寒邪。那么,寒邪究竟是什么?它从何而来?又有什么表现呢?

★寒气,适可固体,过则成邪

“寒”对大地和人体的作用是“寒以坚之”。怎么理解呢?

冬天气温下降时,土性会变得凝聚,土壤较其他季节更为坚硬;对应于人体,则是寒冷使机体阳气内收,令内防更加坚固,为来年生发养精蓄锐。

但凡事过犹不及,寒气也一样,过甚就会成为致病的邪气。寒气过甚也会损害皮肤防御功能,损伤脏腑阳气,导致出现一系列疾病,这样的寒气谓之“寒邪”。

可见,寒气适可固体强身,过则成邪致病。

★寒性病,得温则减,逢寒增剧

寒邪一旦成病,表现诸多,但也不外乎三个字:冷、僵、痛。

冷。寒邪属于阴邪,容易伤阳气。寒冬季节,当寒邪过甚,会出现长冻疮、腰背发冷、小便清长、大便溏稀、痰涕清稀等症状。

僵。人被冷风一激,毛孔闭合,汗毛竖立,身体会不由自主地缩起来。寒邪致僵,最典型的例子是落枕。

痛。俗话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痛,是寒邪致病最典型的特征,常导致头、身和四肢关节疼痛等。

链接:是否寒性体质,看舌头便知

体寒之人,其舌象的特点是:淡白、湿润。

舌质:正常舌质是淡红色的。小朋友粉嫩的嘴唇颜色,就属于淡红。如果颜色较浅,则为淡白;舌质淡白,主阳虚寒证。

舌苔。正常舌苔应该是白而薄的。体寒之人,根据不同病症,舌苔颜色可为白、黄甚至灰黑,但舌质和舌苔都是湿润的。

寒邪扩增,原因何在?

现如今,寒邪的出镜率比以往的时候更高一些,人们的体质变寒似乎成了趋势。原因何在?一些不经意的不良生活习惯,或是始作俑者。

少儿

孕育、养护不当,伤稚阳之体

少儿如同初生的嫩苗,生命力旺盛却秉性柔弱。中医形容这种生理状态为“稚阴稚阳”,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少儿体寒,亦系由先天和后天因素所决定。

◆先天禀赋不足

体质好坏,起跑点在娘胎里。精子和卵子质量好,孕妇身强体健,胎儿气血充盈、营养充足,才能为孩子打下好底子。

对策

尽量在最佳生育年龄,即女性25~29岁,男性25~35岁之间孕育为好。怀孕之前,男方双方均要做好孕检工作,查缺补漏,将身体调至最佳状态。

◆后天养护不当

孩子发烧或晚上睡不安稳,喝点凉茶降降火;咳嗽老不好,给点凉药降“肺火”……这是很多家长的惯常做法,在两广地区尤其盛行。然而,这些做法却并不妥当。

凉茶性寒,或许能短暂控制某些热性症状,但对孩子来说,攻伐之力过强,多喝易伤阳气。损伤了阳气,就如树苗失去了太阳照射,生长受限,反而更容易生病。

对策

凉茶也是药,服用须谨慎。孩子有病证,还应及时就医,明辨病因,对症施治为妙,切莫胡乱“清热”。

预防上从调节饮食做起,不要让孩子吃得过饱,饮食粗细搭配,三餐定时,少吃零食,多喝水,适当多吃山药健脾胃。如果孩子积食,可试以炒三仙、谷芽、麦芽等助消食。

而平时多带孩子晒晒太阳,多推按“三关”,对强健体魄,改善体质,也有助益。

三关位于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之间的连线上,自古就有“一切虚寒皆需三关”的说法。大人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帮孩子从腕侧推至手肘,能温阳散寒,帮助提升孩子免疫力。

年轻人、贪凉、熬夜,阳气伤不起

年轻人如日中天,身强力壮,意气风发,难道也有寒邪困扰的问题?是的。而且寒邪大多还是“自找”的。

◆形寒、冷食,招“非时之邪”

年轻人血气方刚,性子又急,特别是夏天,受不得热,最爱空调、Wifi、冰西瓜。

还有些爱美人士,即便在严寒的冬天,也不愿意穿秋裤。有的还喜欢穿破洞裤,以彰显时尚品味,任凭裸露的肌肤直面冷冽的寒风,也无所畏惧。

冰咖啡、冻奶茶、冰啤酒等冷饮,更是年轻人聚会、消遣的好搭档,吃得过多,寒邪自然由内而生。

对策

无论冬夏,都要注重保暖。冬季时,厚袜子、手套、秋衣秋裤、围巾、大衣、帽子等御寒衣物,按需添加;夏日里,空调房中多备一条围巾或外套,睡觉时盖好身子,尤其是颈脖。

而饮食,尤其是夏天,特别要注意勿贪一时之爽,过食寒凉,以免招来寒邪之病。

◆工作,夜半不思睡

或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或是为了养家糊口,或是无奈之选,朝9晚9、一周6天的“”,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工作常态。而下了班,还有那么多好看的视频、好玩的网游和社交聚会,只能压缩睡觉时间,熬夜成了惯常操作。

加上饮食不节、房劳无度,又伤脾阳和肾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者损耗,若未能及时补充,寒邪便不请自来了。

对策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体内阳气充足,能驱赶寒邪。故此,每天都务必要动一动。

跑步、打球、游泳、健身、骑车、爬山等,都是很合适年轻人的运动。实在没时间,下班时提前一站下车,走路一段路回家。

其次,作息要有规律,少熬夜。人体的阳气是在正常觉醒时生发,只有保证足够的睡眠,才能帮助身体阳气休养生息。

中老年人

衰老+疾病,阳气渐亏损

年轻人体寒,大多系外来寒邪攻势太猛,体内阳气无法抵挡所致。中老年人体寒,则大为不同,其多数是由于自身阳气缩减,以致无法御寒所引起。

◆自然规律,无可奈何

《黄帝内经·灵枢》云:“年过四十,阳气自半。损与日至。”意思是说人到中年,就会出现阳气衰减的症状,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因此老人多怕冷、精神疲乏、胃部不适、关节疼痛等。这是自然规律,难以抵抗。

◆疾病药物,消耗阳气

年纪渐长,阳气渐消。阳气能抵御外邪入侵的作用,阳气亏虚就容易生病。反过来,疾病又会消耗阳气,如果治病过程中,药物攻伐之力过强,将会进一步损伤阳气,致使病后身体亏虚,抵抗力下降,从而令人更衰弱。

对策

开源,是指尽可能补充阳气,如坚持适当晒太阳、运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理身体等。

节流,主要是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寒邪入侵。并强调在医生指导下治病用药,不吃来历不明的“保健品”和药物等。

扶阳驱寒,方法多多

虚寒体质的人,阳气有所损耗,冬天就会感觉特别冷。驱寒保暖,闭居所、添衣物只是表面的被动防御手段,激发体内“小太阳”的能量,才是真正让身体从内而外暖洋洋的治本法则。

1、冬病夏治,虚寒体质最相宜

所谓冬病夏治,是指利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在夏季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趁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药物对阳虚进行治疗。

具体来说,即是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施以贴敷、艾灸、药浴等中医疗法,扶阳驱邪,预防冬病。其中,三伏贴,即民间所谓的天灸最为盛行。

2、温补食疗,吃出来的暖洋洋

药物有凉热偏性,食材也不例外。阳虚体寒者,适用热性或温性的食材,如核桃、桂圆、胡椒、生姜、韭菜、羊肉、狗肉、鸽肉等驱寒补阳。

以下推荐两个简单有效的食谱,不妨一试。

生姜当归羊肉汤

食材:羊肉克,当归9克,生姜15克,盐适量。

做法:羊肉切大块,焯水,生姜切片或拍扁,与当归和羊肉一共入沙煲,加水适量,煲至羊肉熟烂,出锅前加盐即可,吃料喝汤。

功效:本方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能温中补虚,祛寒止痛。

胡椒猪肚煲鸡汤

食材:猪肚1个,鸡1只,胡椒15粒,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猪肚洗净,焯水切块;鸡去毛除内脏,将鸡翅和鸡腿分开,斩件,用淀粉抓匀;鸡架斩大件,冲去血水,先入瓦煲,加猪肚和水大火煲1小时左右;胡椒拍碎,加入汤中,再将鸡翅和鸡腿放进沙煲,焯烫熟透即可调味出锅。

功效:胡椒散寒暖胃效果显著,搭配猪肚和鸡肉,更增健脾、温补之功。

3、艾灸,以“地阳”补体阳

艾草,又叫“地阳”,《本草纲目》称其为纯阳之物,有温经、回阳、祛湿、散寒等功效。

中医艾灸,借助火力,能更好地发挥艾叶温经散寒之功。但灸哪里?怎么灸?可都有讲究。

扶阳驱寒,特别推荐“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大椎”五大要穴。

神阙穴

神阙穴,即肚脐部位,是我们降临人世之后,切断与母体连接的脐带而遗留的印迹,由于较为薄弱,寒邪极易由此入侵,是人体最需要保暖的地方。神阙穴亦常被称为“长寿大穴”。

关元穴

关元穴,俗称丹田,位于肚脐(神阙)正下方3寸,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神阙穴和关元穴中间,是人体真元之气汇集之处。

宋代针炙名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3寸处,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故诨名“老母鸡穴”。

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颈部。低头,摸到脖子与背部连接处高起的骨头,往下的凹陷处就是大椎穴。大椎穴是手足三阳阳热之气的汇聚之处,与督脉的阳气一同上行至头颈。

常以艾灸上述五穴,能补中益气、滋肾培元、扶阳驱寒、强身健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