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芽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养生课堂儿童厌食中医药膳保健
TUhjnbcbe - 2020/10/7 12:20:00
白癜风能治好了吗 http://m.39.net/pf/a_6644727.html

家里小孩经常食欲不振,

厌恶或抗拒进食,

即使是进食也挑三拣四的

不爱吃青菜,不爱吃米饭

你家小孩是不是也这样?

别着急,中医博士为你解答

线上课程

儿童的生理特点

中医认为儿童的生理特点,

总结起来有两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2、生机勃勃、发育迅速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指的是五脏六腑,娇:娇气,嫩:细嫩。说明小儿发育不成熟、不完善、不耐寒暑。

形:指机体的形态结构,气:至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小儿脏腑娇嫩中,尤其以肺、脾、肾最为突出。小儿肺脏娇嫩、卫外机能未固,外邪容易侵袭肺脏,所以感冒、咳嗽、鼻炎、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小儿呼吸道疾病成为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

其次是小儿脾胃不足,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健全,因此小儿易被饮食所伤,常出现积滞、呕吐、便秘、腹泻、厌食等疾病。

肾脏不完善、多表现为青春期小女孩月经期不规律、小男孩精气溢泻。宋代钱乙的《小儿药症直诀》以:“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高度概括了小儿这种生理特点。

明代医家万全在总结前人经验和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有余、四不足”即:“阳常有余、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阴常不足、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不足”。无论哪个医家的学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小儿形体生理功能都处于不足状体,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趋向成熟完善”。

二、生机勃勃、发育迅速

《颅囟经·脉法》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纯”指小儿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

“纯阳”,是我国古代医家关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学说之一。不能将“纯阳”理解成正常小儿为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正如《温病条辨·解儿难》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非盛阳之谓。”纯阳指小儿先天禀受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因而成为后天生长发育的动力,使儿童显示出蓬勃的生机,迅速地发育成长。

针对儿童厌食

调理原则:补脾养胃、健脾促运

饮食调摄

宜食味甘或味微酸、性平,具有补脾益气渗湿、醒脾开胃消化作用强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参、太子参、炒麦芽、炒谷芽、陈皮、山药、栗子、豇豆、牛肉、鳜鱼、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白扁豆、薏苡仁、大枣、番茄、草莓、葡萄、山楂、猪肚等。

推荐的药膳

1、太子参淮山炒麦芽瘦肉汤

太子参10克,淮山20克,炒麦芽20克,瘦肉克,盐、料酒、葱、姜适量。

将太子参淮山炒麦芽,洗净备用,葱、姜拍碎。猪肉洗净,过开水烨掉血水,捞出切成块状。将太子参、淮山、炒麦芽、猪肉一同入锅,放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改用小火,至猪肉熟烂即可;加入适量姜、葱,加盐、胡椒粉调味。

健脾开胃。

适用于脾虚厌食儿童。对于儿童偏食、厌食、挑食、乏力、精神差等有较好的保健效果。

1、发热、腹泻者忌服。

2、*参淮山陈皮粥

*参10克,淮山30克,陈皮5克,粳米50克。

*参、淮山、陈皮、粳米洗净后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粥,再加冰糖少许即可。

健脾理气。

适用于脾虚厌食儿童。对于儿童脾虚、厌食、腹胀、乏力等有较好的保健效果。

1、发热、腹泻者忌服。2、湿热体质者忌服。

3、三鲜消滞饮

鲜山楂15g,鲜萝卜30g,鲜橘皮5g,冰糖适量。

将鲜山楂、鲜萝卜、鲜橘皮洗净,切丝备用,共入锅加水ml,用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煲半小时,弃渣取汁,加入冰糖继续煮沸即成。

每次20mL~30mL,每日3次,连饮3日为1个疗程。

健脾行气,助消化,散结消滞。

适用于积滞伤脾之小儿消化不良及厌食症。

1、脾虚、阳虚体质儿童不适用。

4、健脾开胃茶

太子参5克、炒山楂10克、陈皮3克。

将上三味,毫升开水冲泡后,当茶饮用。

健脾理气、开胃消积。

适用于脾虚积滞儿童。对于厌食、挑食、口气重、腹胀、腹痛、舌苔厚腻等有脾虚积滞儿童较好的保健效果。

1、发热、腹泻者忌服。

相关链接:乐为学院

乐为学院是佛山传媒旗下颐乐康泰公司主打的新型教学品牌,公司面向佛山市民进行生活美学方面的培训教育。学院于年1月筹备成立,拥有佛山知名的各领域师资队伍,拟开设书法绘画、声乐器乐、形体旗袍、养生国学、烘焙美妆、舞蹈武术等课程。学院通过线上线下课程互动方式进行教学,线上直播从2月14日起至今已有近50期,并精心打造精品课程服务学员;线下校区已有三家,能够提供丰富贴心的教学服务。

如阁下有任何疑问,欢迎垂询:

小欧老师:(

1
查看完整版本: 养生课堂儿童厌食中医药膳保健